現在市面上的投資方法眾多,許多老師、達人也都有各自的選股操作方式,大家有用哪些方式進行投資決策呢?如果以存股或長期投資的角度來選股,大家又會設定哪些條件呢?以下跟大家分享我在選股的過程中會注意哪些條件,這部份大概分為三個面向來觀察,也就是「配息面」、「獲利與優勢面」及「安全面」。
一、配息面
(1)穩定且高額的現金盈餘分配率
很多人或很多文章、報導都將殖利率看成一個公司有沒有大方配息的指標,但是我認為「盈餘分配率」才是判斷公司有沒有大方配息的指標!(關於盈餘分配率的說明,可以參考這篇文章:存股要看殖利率,更要看盈餘分配率!)
公司配息是依據去年的EPS來分配股息,這中間的關聯是 EPS x 盈餘分配率 = 股息,所以盈餘分配率換句話說就是公司去年賺了這麼多錢,而公司會從中拿多少比例給股東分紅。所以我會認為,公司有沒有大方配息,要看的是盈餘分配率。
盈餘分配率要怎麼看才好呢?我認為首重「穩定」,一旦每年的盈餘分配率差不多,我們只要密切關注EPS的發展就能輕鬆預估來年的股息,進而達到佈局的時機。
除了穩定,再來是看盈餘分配率的高低。因為我們的目的是存股領息,要大方配息的公司才不會失去意義,因此個人認為至少5年內要有60%,若達到70%會更棒,換句話說,我會盡量以70%以上為接受的範圍。當然每個人可以接受的數據不同,每個公司的屬性也不同,這些都能依個人接受程度及公司特性做個別的調整。
(2)股利的增長
有配息的公司表示有賺錢,並且願意將獲利跟股東分享,如果公司的股利年年增加,表示公司可能越來越賺錢,若投資到這樣的公司肯定是股東最正確的決定。
但是配息 = EPS x 盈餘分配率,所以最好的狀況是EPS的增長帶動配息的增長,而非盈餘分配率的增長所帶動,這也才表示公司有真的賺錢啊!
不過股利有沒有增長也關係到公司是否需要更多的資金擴大投資,所以這方面作為參考的加分題,增長不強求,有的話更棒!
(3)要有填息
配息的機制會導致股價降低,所以常常會被人詬病為「錢從右手換到左手」,因此要有填息的過程才算讓股東賺到這一筆配息。有些熱門的公司,配完息沒一天就填息,有些花了幾天,有些則是幾個月,有些更是到了下次配息的時候都還沒有填息!雖然說填息所花時間越短對股東來說越有利,但有時候填息的過程卻會被大環境所影響,因此我不會太強求要花多少時間填息,有填息即可,但是最好是年年都要填息,所以我會希望五年內都有填息的紀錄,若是沒有就要細看那年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,再來判斷該檔股票是否值得繼續留在帳戶裡。
二、獲利優勢面
(1)EPS有成長
EPS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名詞,中文名稱是「每股稅後盈餘」,公式為EPS = 稅後盈餘 / 流通在外股數,假設公司流通在外股數沒有變動的情況下,公司的稅後盈餘越多,EPS就會被帶動成長。
通常EPS是我拿來預估股息的重要數據之一,當然也會拿來看一家公司有沒有成長的依據;因為有些公司的業績有淡旺季區別,所以我會拿該季的EPS跟去年同期做比較,或者看近四季EPS有沒有比上一年度還要多,若是多方數據比較後是有進步,可以初步視為該公司有業績成長的傾向。
(2)三率有提昇
三率三升是報章雜誌中經常看到的名詞,所謂的三率指的是「毛利率」、「營益率」和「淨利率」。毛利率代表的是公司的競爭力,毛利率越高,表示公司競爭力越強;營益率代表公司的管理能力,營益率越高,表示公司的管理能力越好;淨利率則是扣除一切費用後真正進到公司口袋的獲利,淨利率越高代表公司獲利越好。因此,這三項數據有比過去同期還要好,甚至比前幾季還來的不錯,公司獲利的機率就比較大,會是我多留意的標的。(這邊有一篇討論這個議題:營收減少,獲利卻增加?打破你對營收的認知!)
(3)股東權益報酬率ROE>8%且越高越好
巴菲特最重視的指標之一就是股東權益報酬率(ROE)其公式為ROE = 稅後淨利 / 股東權益,這數據代表一個公司能夠替股東投入的資金帶來多少收益,換句話說就是公司用自有資金賺錢的效率,是衡量經營效率的財務指標,所以理論上ROE要越高越好。有資料顯示,一般投資者的資金成本大概從2%~7%左右,因此ROE的最好從8%起跳,也就是說ROE至少大於8%,且越高越好!
三、安全面
(1)現金要夠多
經營公司需要很龐大的開銷,舉凡人事費用、研發費用、運輸費用、材料費用、廣告費用等等,都需要用到金錢,所以公司有足夠的現金才能應付上述開銷,並且在經濟不景氣或公司遇到倒楣事的時候,才能夠安然度過難關,因此「現金與約當現金」佔總資產的比率要越高越好,從一些資料中歸納出,這方面的數據至少要10%以上,公司在發展上會比較沒有後顧之憂。
這項資訊我從Goodinfo的「資產負債表」頁面所查詢:
(2)董監持股狀況
董事與監事算是公司的高層,這些高層一定是對自家公司的發展非常熟悉,如果公司未來業績持續增長,他很有可能繼續買自家股票(至少不可能賣股票),但是如果對公司未來有所疑慮,他的持股就非常有可能先跑一波。另外,若董監持股較高,是否透露出高層對自家公司擁有高度信心的表現呢?所以看董監事持股的「高低」或「進出」狀況,是我對公司信心方面加減分的依據。這項資訊可以從Goodinfo的「董監持股」頁面所查詢:
買股的時機與依據
若是通過上述三面向八條件的股票,接下來要在什麼樣的時機點(股價)來買進呢?通常我會再參考幾個數據來增加我判斷上的基礎。
(1)本益比及本淨比
本益比和本淨比常被拿來判斷股價是否合理的依據。
本益比的公式 =股價 / EPS;這邊的EPS有人用去年的EPS,但我習慣用近四季的EPS,讓較新的數據帶出較真實的情況。本益比越低,表示投資人用相對低價買進股票,反之亦然。當大家看到本益比這項數據的時候,有資訊會認為12倍以下為便宜價,12~16倍合理價,16倍以上昂貴價,也有資訊認為對於成長股或很看到的資訊股來說,20倍算是合理,30倍也是有可能。
本淨比又稱為股價淨值比,其公式= 股價 / 淨值;這項數據有不少人認為,大於1.5或2即是昂貴價,小於1或0.8即是便宜價。
但是我覺得每個產業、甚至每家公司的特性不同,跟公司自己過去的數據比較會更貼切,所以我會用該公司過去5年的本益比平均與本淨比平均當標準,低於5年平均就可以考慮買進。
不過,我現在覺得有更好的選擇,那就是許多網站、軟體或app會提供本益比及本淨比河流圖,我們可用更直觀的方式來判斷股價區間。大致上河流圖的原理是取用某個年度區間的最高值及最低值,再將這段區間分成約5~6個標準,分別代表超便宜、便宜、合理、昂貴、超昂貴的等級,從河流圖中可以看目前的股價落在哪個等級區間,讓投資人對股價的進出有所依據。河流圖的好處是,圖形化方便直觀判斷,由公司本身過去的數據推算,具有本身獨特的趨勢性。但河流圖適合用在穩定獲利、穩定成長的公司,不適合用在景氣循環、暴漲暴跌及獲利不穩定的公司。
「存股App」的有針對這兩項數據顯示1~5年的河流圖:
(2)殖利率
另一方面,我也會用5%殖利率當作買入的標準門檻。殖利率=股息 / 股價 ,因此殖利率和股價的關係剛好呈現反比,也就是在一定的股息前提下,如果股價漲太高,殖利率就會變低,反之亦然,因此殖利率也可以看出股價相較股息來說是否太貴的一項指標。「殖利率判斷法」大多被我用在「長期投資,並在投資過程中以領息作為投資收益」的標的。
結論
高殖利率的股票之所以對股價有所保護,是因為股價跌落到某個階段時,殖利率價值就會浮現,此時喜歡領息的存股投資人就會低接進場,所以對股價形成某種保護作用。雖然上述初步選股的條件和方式,未必與其他人相同,但重要的基本面指標就是那幾個,只是適用的先後,設定的數據門檻稍有不同而已。另外,無論股票有全部符合或部份符合篩選條件,選出的個股還是要用其他指標數據和面向去做更多的質量分析,而那又是另外一門更深奧的學問了。各位不妨多多參考市面上的書籍與經驗,再從中設計出適合自己的選股方式吧!
至於資訊的來源,我在手機上習慣使用介面親和的「存股App」(介紹文請見:存股族的好夥伴:高股息存股App),它除了資料豐富,還有獨門分析技術,就算人身處在外也能隨時隨地查詢看盤。電腦上我經常使用Goodinfo網站,Goodinfo的資料分門別類清晰,統計多樣,也是個研究股票的好工具。以上分享給大家參考~~~
想獲取更多資訊,可以追蹤AndyWorld的粉絲專頁: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andyloveworld/
延伸閱讀:
存股族的好夥伴:高股息存股App
金融股殖利率監控表
ESG有哪些相關投資機會?
簡單存股App,一點都不簡單
當個投資場上的總教練
金融股的3項安心指標:資本適足率、逾期放款比率、備抵呆帳覆蓋率
跟孩子一起過個有財商的新年
從財政部預算書推測金融股股息
存股要看殖利率,更要看盈餘分配率!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