雷浩斯.jpg


雷浩斯大學時期遵從家人的期望進入師範院校,並就讀藝術教育學系
大學時期練就一身電腦繪圖的技術,讓他接不少案子賺外快,也為日後工作奠定基礎
畢業後,流浪教師傾巢而出
他直接進入業界上班,白天在遊戲公司從事美工設計,晚上到補習班教課
這段時間存了不少錢,也成為日後投資的重要資本!

工作一段時間後,他發現領死薪水之餘
更要好好學習投資,實踐「讓錢為你工作」的哲學道理
才能夠擺脫小資生活!
歷經幾次的股災與景氣循環,他決定當個「專業投資人」
乍聽之下好像很厲害,很自由的頭銜
但是他卻認為這是一條很累、很冒險的不歸路
對於專業投資人,他有這樣的想法:
定義:投資是工作,生活所需必須靠投資來賺取
目標:打造一個資產成長,又有現金流的投資組合
績效:資產成長的金額要超過工作的年薪(p.30)

回歸本書,書名既然有「六步驟」
那就表示有一定可遵循的SOP來檢視手中的股票
這六步驟可分為三大區塊,即「篩選」、「分析」與「交易」

篩選部份有許多網站可以使用,例如財報狗
分析部份從公司財報的數字分析可以獲得

交易部份就要更深入的去了解一家公司的營運、產品和未來性
是最為艱難,也最不能掌握的
資訊可從報章雜誌、法說會與其他產業資訊獲得
但是要注意報章雜誌的報導是否偏頗或撰稿人之臆測

現在我們來看看作者如何使用這些步驟
☆步驟一:9指標選好股 (p.52~99)
從原本的三大指標中再細分出來的九個指標分別是
1. ROE近五年平均大於15%
2. ROE近一年數據大於20%
3. 營業利益率近一年數據大於10%
4. 每股自由現金流近五年平均大於0元
5. 每股自由現金流近一年數據大於1元
6. 營業現金對淨利比率近一年數據大於50%
7. 董監持股比例目前大於10%
8. 董監持股質押比例目前小於10%
9.上市櫃時間大於5年

☆步驟二:用「資產負債表」判斷下檔風險(p.104~140)
資產=負債+股東權益
『資產』的科目很多,包括現金、應收帳款、存貨等,稱為「流動資產」
其他如廠房設備、土地、長期投資等,稱為「非流動資產」
這些科目間的比例會依產業特性不同而不一樣
下游組裝廠存貨和應收帳款的比例偏高
上游公司資產比重多為高固定資產類型
『負債』的分類也有很多種
一年以內要還的稱「流動負債」,一年以上要還的稱「非流動負債」
「應收款」和「預收款」屬於營運負債,是好債

「長短期借款」、「商業本票」、「一年內到期長債」屬於借貸債,是壞債
『股東權益』則是資產扣掉負債後股東的剩餘資產請求權,簡言之就是「淨值」
科目包括「股本」、「資本公積」、「保留盈餘」等
好的公司會呈現淨值成長、保留盈餘成長及股本比例不變(或降低)的現象

☆步驟三:用「營收年增率」、「三大利潤比率」及「預估EPS」判斷成長力道(p.141~161)
營收的觀察可以從三方面來看
分別是「營收年增率」、「累積營收年增率」及「近12月營收年增率」
作者較為推崇「近12月營收年增率」,採行大於30%的標準作為判斷
而三大利潤比則是「毛利率」、「營業利益率」與「稅後淨利率」
作者認為營業利益率7%為低標,10%以上不錯,15%以上非常好
「毛利率」與「營業利益率」可一起觀察
一間好公司的毛利率會提昇,營業利益率會持平(或增加),代表內部管理得當
稅後淨利即為營業利益加上「業外收入(或損失)」和「稅」
一般而言稅後淨利率若大於營業利益率,就是有業外收入
此時就要判斷業外收入的原因是土地設備的買賣、投資等等
如果是子公司帶來的持續性收入,則能視為本業看待
至於「預估EPS」,就是去推測還未發生的事件
面對還未發生的事情可以擁有三種心態,保守、趨勢與折衷
保守預估的使用數值為「去年全年營收年增率」、「去年度稅後淨利率」
趨勢預估的使用數值為「今年累計營收年增率」、「近四季稅後淨利率」

折衷版則為上述兩種預估的平均
知道這些標準之後,對於公司股價投資可以縮到更小、更精確的範圍
若要整理出一個標準,能用高低標來看之
高標:近四季EPS逐漸提高,預估EPS年增率達20%~30%,預估ROE提高
低標:預估EPS比去年增加7%,預估ROE不變

☆步驟四:尋找投資護城河(p.162~179)
接下來的步驟就屬於質性分析,也就是要從數據或其他消息來解讀一間公司的狀況
「解讀」是很深奧的學問,同一件事情經過不同人的腦袋消化之後
往往出來的結果不盡相同,因此當下解讀(分析)的好不好、準不準確
僅能由日後再來進行驗證!
作者在這個步驟推崇巴菲特看年報的方式,並且歸納出七大年報重點:(p.164)
1.產品佔營收比例    2.外銷內銷比例    3.產能、產量、產值
4.主要供應生和進貨客戶    5.部門損益    6.產業資訊    7.大股東持股

以上幾點是深入了解公司的基本功課,並且輔助運用「五力分析」來看公司狀況
所謂「五力分析」是用更廣的產業角度去看公司,包括:(p.175)
1.現有競爭者的規模、品牌及用戶轉移成本    2.供應鍊議價力    3.客戶定價力
4.新進競爭者    5.替代品威脅


☆步驟五:估算股票的內在價值(p.182~213)
唯有估算股票的內在價值,才能夠知道買入的合理價位,以免增加被套牢的機率
所以本章節舉出幾個估算的方式,例如
「本益比」、「盈餘殖利率」、「高登本益比」等
本益比一般而言估10倍(低估,安全邊際)~15倍(合理)~18倍(高估,追高風險)
可依公司體質變好或變壞、大盤整體氣氛而有所加減
要注意的是,當公司虧損之際,就無法用本益比來估算
營建公司、設備廠公司等屬於專案收入型,獲利並不連續穩定,因此也不太適用

作者認為低本益比是最好的策略,經過許多論文研究和認證
若持股組合中有許多低本益比的股票,長期下來報酬率不低!
剩下的兩種方式較為複雜,欲知詳情可以參考書籍內文...

☆步驟六:交易和建構投資組合(p.214~226)
投資組合,我習慣稱之為資產配置
也就是現金和投資資金的比重,投資資金的股債分配,股票中公司及股性的分配等等
這邊作者有提醒大家幾個觀念

第一,
作者利用「年齡」和「巴菲特指標」來解讀應該投入的資金多寡
投資人越年輕可投資金額越大,反之,越老年手邊需要越多現金
例如20歲手邊保留20%現金,30歲保留30%現金,依此類推...
另外,巴菲特指數的換算方式為  股市總市值除以GDP
>150%則股市過熱,150%~120%為合理
90%~120%便宜,<90%為不理性低點 (快撿便宜的意思)
至於怎麼配置這些區塊,端看個人實際狀況與想法,沒有一定答案!
第二,
作者認為若投資人有時間研究,就可以集中投資
反之,持股分散相對而言比較可以分散風險
這也沒有一定答案,看投資人個性而定!


2015年最熱門的政治素人柯P最喜歡用SOP來處理事情
剛好雷浩斯這本書也有這樣的特質
將選股分成幾個步驟,從量化數據分析到質化的內在價值
個股公司分析到大環境的資產配置
很有系統的教導讀者如何從茫茫股海中挖寶,
內容很適合初學者來參考
只是有些比較深入的觀念、步驟,讀者們要瞭解還要再查資料做功課

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到蝦皮金石堂官網逛逛選購!

看其他財金類的〈分享閱讀〉
分享閱讀:老農夫的《我把套牢股變搖錢樹》
分享閱讀:溫國信的《輕鬆滾出雪球股》
分享閱讀:《麥克風的股市求生手冊--教你每年穩穩賺16%》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AndyWorld 的頭像
    AndyWorld

    AndyWorld

    AndyWorl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